新闻中心

代表委员热议青少年“心头病” 守住那条最长的防线

作者:侦探调查 时间:2023-03-05 10:56

 一个有着约20万学生的县城,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不到50人,这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的现状。

 
  全国政协委员龚健梅在广南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,她发现当地学校目前专职心理健康老师很少,多数都是班主任或者管德育工作的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师。
 
  让她担心的是,学生出现不良情绪,老师不是很专业,如果疏导不到位,加之当地学校留守儿童居多,家庭父母关注不到,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,“出现这些问题后无法很好地疏解,影响孩子身心健康”。
 
  青少年“心头病”何解?今年全国两会,代表委员建议“家校社”协同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 
  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明显不足
 
  2021年公布的我国首份《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》显示,在6到16岁的在校学生当中,有约17.5%的孩子患有精神障碍。
 
  全国政协委员、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李孝轩认为,目前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明显不足。
 
  他在调研中发现,部分地区的精神卫生资源严重投入不足,县医院没有足够的精神科床位或专业医师,处置能力不足,人才流失严重。由于专业心理咨询师存在缺口,违规组织认证考试,滥用心理量表等现象层出不穷,“特别是滥用精神类药物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”。
 
  而我国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务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。民进中央调研发现,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缺乏协同,适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缺乏,与心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极少、辅导资料稀缺。
 
  同时,公立医院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资源缺乏,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能力资质不足、不实,收费混乱,对危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新业态监管不到位等问题,导致许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发现、转诊不及时、不顺畅。
 
  加强“家校”联动,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引导
 
  “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讲,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,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矿业大学(北京)原副校长姜耀东说,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,而现实生活中,他发现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,倾向溺爱青少年,使青少年好逸恶劳、自私自利、贪图享受。
 
  他建议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更新观念,通过政策解读、专题培训,定期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,或培养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多种方式方法,指导家长“言传身教”,帮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重要地位。
 
  “当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,就需要家校联动。”他认为,首先要强化家庭和学校的职责和功能。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,应密切关心学生心理健康,加强倡导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,营造积极正向氛围。
 
  全国政协委员张忠凯也认为,应该建立家庭与学校密切沟通的渠道,构建协同体系,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是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的共同责任。
 
  “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问题。”姜耀东说,他还建议加强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新闻报道行业规范,避免形成不良示范效应,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。
 
  构建“家校社”协同管理机制,做到早干预,早转诊,早治疗
 
 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事件中,不少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及时被发现,导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。有的是因为医院缺少心理门诊,不能及时参与救治。
 
  “公安、司法、信访、民政等政府部门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力量。”姜耀东认为,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,政府部门也应该大力参与。他建议各部门根据行业特点,设立心理服务场所,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,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,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,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提供心理健康评估、心理咨询、危机干预等服务。
 
  今年全国两会,民进中央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。为此,向大会提交了《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提案》。民进中央认为,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“家校社”协同方面,存在诸多问题。如青少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缺乏协同,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能力有待提升,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社会资源不足等。
 
  为此,民进中央提出要加快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。建议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心理学培训,将学生心理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作为班主任上岗培训重要内容。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家长沟通机制,通过日常联系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心理教育意识。在学生心理问题超出学校及家庭能力范围时,通过转介机制尽快转至专业心理健康机构进行诊疗、帮助康复。
 
  民进中央认为,要加强心理门诊建设,县级医院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。加大青少年精神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力度,增加精神科医生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培训力度。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。
 
  农工党中央也认为,应推动全国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全部设立青少年心理门诊,一半以上儿童专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门诊,在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增设乡镇(街道)“心理服务站”,打通青少年心理健康治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联系我们

实力雄厚、手续完善、设备先进、在守法的前提下具有高效率的调查公司